限行尾号是:
 限行尾号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建设

《保定日报》刊登“伍仁桥:通商济民400年见证药都变迁”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年11月12日     点击:

《保定日报》11月12日刊登了《伍仁桥:通商济民400年见证药都变迁一文。讲述了安国“伍仁桥”的历史轨迹和其衍生的药都商业的兴盛。下面请看全文

11月初的午后,已有初冬的料峭。


安国伍仁桥镇,233省道货车穿流往来,路两旁忙碌的店铺一溜排开,恰一派繁华的小镇景象。这里算得上辛集到安国的必经之路,相比主干道上的车来车往,水泥桥旁一座被白色护栏围住两端的石拱桥显得格外安逸,饱含岁月痕迹的白色巨石拱起略有变形的桥面,结实地趴在约30米宽干涸的河道上,这就是伍仁桥。因为这座桥,才有了一旁的伍仁桥村,才有了伍仁桥镇。

01
水旱码头 聚揽人气成商业中心


这座四百多年的古桥自明朝建成后就成了通达北京的交通要道。


今年60多岁的伍仁桥村党支部书记宋占科对这座桥充满了感情。"别看这里现在冷清了,以前可是车水马龙。"在宋占科儿时的记忆里,这里是村子的绝对中心,也是周边几十里最繁华的地方。


事实上,伍仁桥的繁华景象绝不止宋占科记忆的几十年,这座桥甚至连接和聚拢了附近乃至安国数百年的商业脉动。据记载,伍仁桥跨越的南磁河有着"古渡则舟,各省通衢"的位置。这条河发源于太行山麓,至伍仁桥汇入潴龙河,最后到白洋淀。伍仁桥虽小,但沟通南北,船舶可以直达天津,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


《安国市志》主编于盼粘介绍,伍仁桥修建后,周边聚集了大量往来的客商,往来的药材、食盐等物资都要在此经过,伍仁桥村才逐渐形成。宋占科说:"现在我们村的村民,都是当初定居下来的客商的后代。几百年了,村里很多人依然以经商为业。"

400余年历史汇聚众多传说


于盼粘告诉记者:"伍仁桥的桥面、拱券和桥墩之间都有铁腰和铁件连接,坚固而严密。南口紧接包鼓石处有两只大石狮。桥两旁石栏杆的望石柱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和一个形态各异的石狮。这些狮子形态各异,可以媲美卢沟桥。"


于盼粘介绍,史料记载在伍仁桥修建之前,这里的居民用木料搭成桥,根本无法抵御洪水。于是人们有了募捐建桥的想法,而屡屡天灾导致仅靠募捐根本难以实现。民间传说,当时明神宗的郑贵妃南巡经过此地受阻。体察民情后,郑贵妃在宫里亲自募集资金,并在万历戊戌岁(公元1598年),特差仆人监工建桥。历时三年修建完工。


大桥的建造还有一段故事,伍仁桥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当时,郑贵妃的太监王朴曾被派去监督修建伍仁桥和距伍仁桥西八里地远的崔章桥。而王朴却一心只想利用修桥的机会大捞一把。三年后,伍仁桥完工,而崔章桥却不见踪影,郑贵妃要来查看,王朴为了掩盖罪行,就派人买回来几百领苇席,昼夜突击,在崔章村搭起一座席桥蒙混过关。最后落得个千古骂名。

留住历史记忆期盼更多保护

正如宋占科所说,这个村子正是因为伍仁桥聚集了往来的商旅定居而成。如今的伍仁桥村家家户户都经营着各种生意,富足的村里人自然不能忘记这座桥带给他们的商机与便利。

安国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志介绍:"这几年,安国市都在不断申请文物保护资金,彻底将伍仁桥保护起来。利用这些资金,保护工作已经有一定的进展。已经完成了河坡、河道的初步整修和清理工作,在桥的下游修建了小堤坝,同时修建了管理用房。"


王志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持续申请对伍仁桥进行保护的资金,计划对伍仁桥实行专人管理,让这座百年的古桥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

据记载,伍仁桥修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历时3年建成,为明神宗朱翊钧的贵妃郑氏所敕修。这座桥桥长65米,宽6.7米,全部石质结构,为五孔联拱石桥,桥面、拱券和桥墩之间都有铁腰和铁仲连接。伍仁桥作为中国石桥的一个典型代表,被写入同济大学的桥梁专业教材。




关闭】  【打印